企業雲原生技術導入,從0 or 1開始?

在前面的文章中,我們跟各位探討論了企業上雲的關鍵因素,以及如何藉由導入雲端協同合作工具(Google Workspace),開始您的企業雲旅程,同時我們也跟各位進行了Kubetnetes技術的發展趨勢分析,以及企業在導入微服務、敏捷開發時,可能面臨的營運問題與建議解決方向,到底該從何開始?如何開始呢?

每當一個新的技術出現,總是會在IT世界掀起一陣巨浪,但你該在何時、和誰,一起去進行這個探險呢?抑或是在旁默默關望這一切的轉變。

IDC-multicloud-programmable-infrastructure

許多客戶都會問說,導入微服務、敏捷開發,我該從何開始、如何開始?是否能夠分享其他人的案例,讓我們臨摹、參考,在我們訪談的過程中,大部分的IT決策者,都會希望合作夥伴能夠提供企業一個”最佳的方案“,因為過去都是如何,只要選擇大廠牌的方案,跟上原廠、合作夥伴的步調做,就一定不會有大太的問題發生。

在過去,這是個萬無一失的好方法,但在數位轉型急速更迭的現在,這樣的方式,不一定能適用所有的場景! 畢竟不是所有的企業,都能夠在核心業務發展的初期,承受龐大的IT基礎設施建置費用。

沒有資源(錢),就不能做數位轉型、玩微服務、做敏捷開發嗎?其實恰恰相反,大多數上雲的企業客戶,都是因為資源有限,所以才會優先選擇雲原生技術來發展核心業務服務,跟著業務變化進行彈性的資源調整,這就是數位轉型的最佳表現。

反觀台灣的中大型企業客戶,因為有許多政策、法令、組織規範的限制,並且還有極深的技術債,想要擺脫過去的輝煌戰果,邁向創新的新技術,著實是極大的挑戰,企業必須先能夠認同數位轉型的發展趨勢,並且從上到下一同努力、承擔與成長,才能夠正面迎向雲世代的巨浪。

數位轉型趨勢,讓企業再造新的業務契機,迎向更寬廣的未來

在雲原生技術的世界,變因太多,變化太快,唯有回歸企業的業務核心需求的本質,選擇最符合現況需求的架構與方案進行部署與整合,並且保留未來可能的彈性 例如:自行維運服務,轉移全代管維運、依據業務場景需求,轉移地端服務至雲或多雲等…,才能夠最佳的適應數位時代的業務快速發展。

如果沒有方向、方法、無目標時程,那何不先掌握最核心的部分呢!

綜觀雲原生技術的發展核心,雖然變化極快,但仍有跡可循,企業只要先掌握目前主流的關鍵核心技術,並且確保能夠順暢的運行在雲/混合環境中,未來在進行轉型與整合,就可以流暢的地進行接軌:

  • Git 
  • Container (Docker / Containerd / CRI-O / Podman)
  • Kubernetes (GKE / AKS / EKS)
  • Cloud Platform (Google / Azure / AWS)

雲原生技術導入的過程中,會需要關鍵核心的Key Man (SRE) 來進行溝通協調,來加速處理不同部門間的資源調度與問題協助,並依據指標設置相關目標並實踐它,依據我們常見的客戶場景,大致上可以分為下列幾種階段:

【初期】
專注式SRE團隊

創建獨立的專責單位,進行SRE與雲相關的規畫、建置,主要成員必須要具備極佳的溝通能力,以利能夠將創新技術的相關思維,帶入其他開發、維運團隊中並執行.

常見的客戶場景:企業上雲、雲原生技術評估、測試

【中期】
共享式SRE團隊

藉由SRE團隊共享,讓各產品部門間都有至少一位的SRE的成員,讓不同產品的需求、資源,能夠有效率的進行調配及調度與溝通,針對成功的案例,亦可以透過共享SRE團隊的優勢,快速帶入其他產品團隊中並執行。

常見的客戶場景:私有/混合雲建構、雲原生技術導入

【長期】
集中式SRE團隊

當組織產品團隊已徹底掌握SRE精神並實際運用至產品發展上,可以藉由集中式SRE團隊的重構,讓SRE團隊能夠以組織的角度,審視目前所有產品的資源現況、效益與安全政策,進行全面性的評估改善與優化。

常見的客戶場景:多雲建構、雲原生技術整合、雲安全整合

site-reliability-engineering

針對SRE的相關知識,您可以參考Google提供的電子書,裡面有更詳盡的介紹、說明,資料連結: https://sre.google/books/

在對的地方,找到對的人,做對的事,雲原生技術的導入才能夠事半功倍

依據企業的規模,往往會有不同程度大小的技術債,在進行雲原生技術再造的過程中,選擇適合的戰場開始,就變得至關重要,但什麼是適合的戰場?是以最低成本(錢)為主?還是以最高效率(時間)為主?抑或是其他目標?

依據我們過去的客戶經驗,會建議客戶先進行全面性的評估,善用一些免費的資源或工具(例如:StratoZone),幫助企業客戶能夠在不改變現況環境的前提下,完成所有的資訊收集與分析,並藉由分析資料,再來擬定有科學根據的雲原生技術導入策略。

全面性評估項目,參考資料如下:

  • 基礎建設資源現況(系統、網路、設備與網路架構)
  • 核心服務資源現況(開發語言、系統架構、服務流程)
  • 安全政策規範清查(認證機制、稽核機制、監控機制)
  • 關鍵指標數據搜集(離/尖峰時間、服務對象、核心業務特性及內容)

有些客戶會問我們,為何要做這麼多功課,才能夠開始?不能直接跟我們說怎麼做就好了嗎?這樣的問題,幾乎每個客戶都會問我們,其實原因很簡單,因為雲原生技術的導入,必須要環顧所有的面,而這個所有的面,其實就近似於決策者的視角,如果不能綜觀全局,只是為了做而做,那麼往往很難在雲原生技術導入的過程中,藉由持續的改善,獲得1+N的倍增效益。

另外一個關鍵原因,就是需要獲得決策者的支持,而這樣的支持必須是建構在一個有科學根據的結果之上,未來當遇到成效不彰或困難時,團隊才能夠有一致的願景跟目標,逐步地往前邁進。

結語:

數位轉型沒有捷徑,藉由雲原生技術的導入或整合,是可以大幅度的加速、改善過去的技術債問題,讓企業變得更有彈性,也更能依據核心業務策略做快速的調整,讓企業在快速轉變的數位時代更有競爭力。

發佈日期 : 2021-04-07 | James Wu

羽昇國際-企業上雲規劃評估服務

Tagged with: